科研成果

 

杂交抗虫棉

鲁棉研33号


鲁棉研33号(原代号为鲁H22),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最新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,2003—2004年参加山东省区试,2007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,综合性状表现突出,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(审定号:鲁农审2008022号)。

一、特征特性

鲁棉研33号属中熟偏早类型,出苗好,中前期长势好,不早衰;植株高大,株型呈塔形,茎杆坚韧,叶色深绿,叶片中等大小,铃长卵圆型,结铃性强,开花结铃集中;第一果枝节位7.2台,果枝上冲,烂铃少;吐絮畅而集中,霜前花率高,单铃重6.3-6.5g,衣分40.7%-41.5%,子指11.2g,全生育期126~130天。

二、产量和品质表现

在2003年山东省区试中,亩产籽棉228.97公斤,比对照中29增产18.87%,位居第一位,亩产皮棉、霜前皮棉分别为92.15公斤、82.68公斤,分别比对照中29增产16.77%和11.04%;在2004年山东省区试中,亩产皮棉和霜前皮棉104.10公斤、霜前皮棉96.02公斤,比对照中29增产10.68%和9.01%。在2007年山东省中熟棉花生产试验中,霜前花率93.3%,亩产皮棉、霜前皮棉100.1公斤、94.0公斤,分别比对照增产4.3%和2.6%,居第一位。经山东省抗虫区试两年测试结果平均,纤维主体长度30.7mm,比强度30.0cn/tex,马克隆值4.7,伸长率6.9%,反射率76.9%,黄度8.3,纺纱均匀指数148.1,纤维品质优良,符合国家纺织工业要求。

三、抗病虫特性

2003年山东省区试抗病鉴定,枯萎病情指数为2.1,抗病水平为高抗(HR);黄萎病病情指数为30.6,抗病水平为耐(T);在2007年生产试验中,鲁33号黄萎病指为29.2,相对发病强度89.9%(对照鲁棉研15号病情指数为35.4),抗枯萎病,耐黄萎。2003年山东省区试对棉铃虫抗性鉴定,蕾受害率2.9%,高抗棉铃虫。

四、栽培技术要点

该杂交种中熟偏早,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或春套种植,宜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地膜覆盖栽培。种植密度不宜过大,在高、中、低肥力纯作棉田分别以2000株/亩、2500株/亩、3000株/亩为宜,在间套棉田应进一步降低密度种植;播前施足底肥,增施磷钾肥,见花重施花铃肥,打顶后追施盖顶肥;根据棉花长势要促控结合,盛蕾后依肥水和气候条件及棉株长势适时适量化控,促其生长稳健,多结伏桃;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用防治,发生严重年份可进行化学防治,三、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,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防治棉蚜、红蜘蛛、烟飞虱等非鳞翅目害虫。

 
设为首页  |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内部页面  |  新闻发布
     ©2003-2024 cotton.sd.cn
    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
     鲁ICP备2022013696号-4
    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23788号
    电话:0531-66659367; 66659505
    邮箱:jzs9505@163.com
扫码访问官方网站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